忍者ブログ

[PR]

×

[PR]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。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。

各色鮮豔的花

  “花,本是仙界之物,不知怎么流落到人間。或許是上天的美意與苦心,覺得人生太苦太貧,便賜予人間繽紛花朵,讓人們在賞花中休息眼睛與心靈,體味美麗和美好,生長愛心與美感。”




  我愛大自然中各色鮮豔的花,愛花也許不完全是愛花的本身,愛的應該是那份乍然相見的驚喜。愛花那犧牲、奉獻的精神





  先講一段與花有關的事吧。一次,我帶孩子去農家樂玩,主人家裏有一個小花園,竹籬笆編成的,簡單的很,但裏面的花兒卻開得姹紫嫣紅,爭奇鬥豔,樣數特別多。當時,女兒覺著一朵開著的月季花極好看,就想伸手摸一下,並沒有摘的意思,沒想到女主人並不顧及我們的感受,趕快阻止了孩子,“別碰它,會弄疼花兒的。”她隨口說出的這句話,深深地觸動了我。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有關於花的道理。一朵花也有它的感覺、氣質、性格以及情感和生命。




  唐代詩人孟浩然“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”的千古名句,不知打動了多少愛花人的心,依我看,這就在於詩人對大自然對花兒對命運的關注。多愁善感的他整整一夜擔心的就是昨夜風雨裏落下的花朵。這些行走在自然界裏的精靈,帶走了一個詩人整夜的睡眠。我想,孟浩然肯定知道花必有凋零,它落下是非人願非自然的;他也知道,在這樣的風雨之夜,自己的擔心根本就無法改變這些花朵的命運,但他還是一夜沒有睡好覺。由此可以看出,他對花兒是多么的熱愛啊。




  花兒不僅色彩、姿態、香味不同,還有各自的性格,蘭花高潔清雅,梅花勇敢不屈,菊花淡定從容,她們不凡的品質不知得到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贊美。相對與花兒來說,我還是比較喜歡紮實厚重的花,像百合、荷花、木棉、蘭花,給人以成熟穩重的感覺。




  在一年的四季輪回中,花仙子輪流登台,各領風騷。迎春花、牡丹花、荷花、蘭花、菊花、梅花,千千萬萬的花兒點綴了青山綠水,美麗了田野,燦爛了冬日,裝扮了歲月。那么鮮豔的色彩,那么輕盈的姿態,似仙女的紗衣,卻又無法剪裁。白的如雪花,紅的仿佛用顏料浸染了一般,紫的如月亮的夢,粉的就是織女不小心掉落的脂粉。




  無論是貴族花園中的富貴花,還是小康人家庭院裏的普通花朵,抑或是路邊不起眼的草根花,朵朵都充滿活力。




  鮮花飄逸,引青春少女若有所思,引多少男兒為她折腰;鮮花開放,引蜜蜂纏綿私語、勤勞采擷,成就熾熱愛情;鮮花含芳,引彩蝶飛舞,蝶花吻戀,構築和諧音符,植物界從此碩果累累,生命從此綿延不息。鮮花成為甜蜜幸福的象征,奉獻自我,孕育新生。




  花的豔麗,花的清純,引無數文人騷客肝腸寸斷,“化作春泥輾作塵,只有香如故”。花在最輝煌時犧牲自己,花在最燦爛時奉獻自己,花的這種犧牲、奉獻精神,也點燃了人類追求真善美之心。花存立於世的時間雖短,卻處處展現著美好,體現出寬容,閃躍著博大,令人們鍾愛有加。




  在人生的旅程中,不論命運讓我們成為什么樣的花,我們都要熱情綻放自己的美麗。歲月更替,日月輪回,人生會老去,花兒亦凋零。這是自然的規律,也是人類最大的傷悲,唯一能夠傳承的是人類的智慧和愛。因為有愛,才有人類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,只有相互扶持,團結協作,人類才能戰勝災難,擁抱太陽。




  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裏以真情做瓣,用善良做蕊,培育出自己心靈的鮮花。讓她跨越時空,超越地域,四季長青,與生命同在。願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希望之花,芬芳自己,愉悅他人。

PR

“藍月亮”天象31日登場 下次再見要到2020年



天文專家介紹說,所謂“藍月亮”並不是指人們用肉眼可以看到藍色調的月亮,而是指天文歷法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喺SmarTone online shop網上商店選購最新智能電話可享特別禮遇同優惠,除咗至抵優惠價格,仲有免費送貨服務,SmarTone 甚至免費送埋 12 個月 「 爆芒換新」服務,最啱容易跌手機嘅你,快啲嚟SmarTone Online Shop 選購啦!


通常情況下,一個公歷月裏隻有一次滿月,但有時也會例外。因為兩次滿月間大約相隔29.53天,而公歷歷法中每個大月31天、小月30天(2月例外),因此一個公歷月可能出現兩次滿月。當一個月出現兩次月圓之夜時,第二個滿月就被賦予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名字:“藍月亮”喺SmarTone online shop網上商店選購最新智能電話可享特別禮遇同優惠,除咗至抵優惠價格,仲有免費送貨服務,SmarTone 甚至免費送埋 12 個月 「 爆芒換新」服務,最啱容易跌手機嘅你,快啲嚟SmarTone Online Shop 選購啦!


中國天文學會會員、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誌成表示,“藍月亮”並不是什麽十分罕見的天象,平均每2.4年就會出現一次。有的年份沒有,有的年份會有兩次。比如今年就有兩次,一次在1月,一次在3月。其中,3月的第一次滿月發生在2日,第二次滿月發生在31日。


天文專家提醒說,31日晚,一輪珠圓玉潤,皎潔明亮的滿月將會現身天宇,如果天氣晴好,在這春意盎然的時節,感興趣的公眾不妨走到戶外,一睹春日圓月的別樣風采。


據了解,下一次“藍月亮”天文現象將出現在2020年10月SmarTone寬頻頻服務最近又推出咗最新嘅優惠啦!100M SmarTone寬頻平均每個月$100都唔洗!500M同1000M寬嘅價錢都喺維持喺HK$130內。想有咁抵嘅寬頻服務?只要經網上登記 「 ST光纖寛頻 」服務計劃,並喺5月15日前成功啟用,就可以有HK$680月費回贈!
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sohu.com/a/226568361_267106





生活,悠著點過

多想在緊張、喧囂的日子裏,讓快速行進的時間停歇,要不緩壹點也可,我有些跟不上步伐了。

我要跳出惴惴不安、緊張繁瑣的生活,尋壹個幽靜之所,覓壹處素雅的、寧靜的綠地,讓我停靠,給心靈徹底松綁,讓心浮氣躁的願景村那顆心變得平靜。

暑假終於到了。

晴日,獨行在青山綠草中,賞山上的雲起霧散,看山下紅塵滾滾,眺群山綠波起伏,嗅花香滿枝椏。

清晨,我站在晨風中,迎來了第壹縷陽光,在輕盈雲朵的繚繞下,在山邊霧氣的簇擁下,空氣中夾雜著花草清香,絲絲甜甜的,深深地吸壹口,頓覺心曠神怡,渾身飄飄然、輕輕松松。

山巔嫩綠的野草在微風中輕輕地跳著搖擺舞,鳥兒在草叢中、天空中歡快地鳴唱,蟲子奏著合樂也不甘落後,我就是唯壹的觀眾,背著雙肩背包,走在山巔的願景村土路上,仔細欣賞著美妙的舞蹈和聆聽著這絕倫的天籟,風兒也邀請我加入其中,輕輕拂過我的面頰,我的全身,涼颼颼的,充耳天籟,滿目青翠,讓人忘卻紅塵俗世。

雨天,山霧彌漫,撐起傘去,到湖畔,手握魚竿獨坐水邊,聽浙浙瀝瀝的雨點滴落湖面上,看斜風吹歪荷花,晶瑩透亮的水珠在荷葉上滑來滾去,趣味盎然。

也可邀壹兩個摯友,感受愜意人生。

或壹起喝酒品茶,天南海北,古今中外,天文地理,典故趣事……

或壹起對弈娛樂、打球、釣魚、遊泳、散步、遠足、自駕遊……

或獨處書房,讀書、寫作、上網沖浪、聊天娛樂……

在靜靜的夜裏,皓月當空,拋開壹切過往,煮壹杯清茶,擰開音樂盒,什麽也不做,什麽也不想,讓舒緩的音樂輕輕地、緩緩地流淌在房間,多少令人難忘的事兒在氤氳的茶香和縹緲的音樂中消散。

壹年來,守著我的半畝花田,看朵朵花艷艷地開,我播下了汗水,收獲了恬淡,讓自己累而心安理得,無怨無悔。

焦急、郁悶、不快、憂愁、煩惱、暴躁、仿徨、徘徊、 焦慮、開心……些許惆悵,些許得意,都隨清風明月飄逝。

拘壹捧如水月光洗去滿臉倦意,刷走身心疲憊願景村,伸展緊繃的四肢,舒展緊蹙的眉頭,過回慵懶的本我。

讓綠色的山清洗我的雙眸,讓純潔的空氣淘滌我的心扉,無勞心、勞力的放逐。

給心放個假,緩緩地生活著。

妳會發現身後留下了如此多的靜美和感動


時間是由細若遊絲的纖維,連接著的無形物體。在許多人的眼裏,時間是有形有生命的,妳若專心留意,便會發現,時間像風壹樣,有流動的痕跡和速度,要是剖開她,妳還會發現,她的每壹個徑面,都有著千變萬化的表情,有著抑揚頓挫的音調。這表情可以組成人間最豐富的語言,這音調可以譜成人間最動聽的樂曲。但是,妳若是沒有剖開她的徑面,甚至沒有愛惜她的纖弱,她便默然無語,佇立壹旁,堅定地等待妳,只到有壹天,妳發現她沈默的可怕。

時間是最為均勻的呼吸,是生命的載體,在她不斷發射的滴噠聲裏,人生有了可以丈量的尺寸,妳用心咀嚼了,認真付出了,她便有了不可捉摸的韌性;妳若忽視了,放任了,那扣人心弦的音符便會和在空氣裏飄失,混在塵埃裏腐爛。

時間是連成壹串的心跳,她在細心地數著數兒,看著生命的血液送達妳的五臟六腑,送達妳肢體的每個角落。妳在曠日的馳騁中狹窄了思想的胸襟,減弱了心跳的驟音,血液不自覺地放慢了流動的速度,肢體遂萎縮卷曲,儼然壹副燒焦的模樣。抖開那壹長串落滿塵埃的心跳,揀出幾個,吹口氣,還辯認得出那鐫刻的記憶嗎?時間仍然邁著矯健的步子,而妳卻讓蹣跚的意誌,潑灑在落寞的神情裏,那串連心跳的絲線已沒有了彈性和張力。

時間是含苞待放的少女,她總是含蓄而羞澀,抿著嘴唇,靜靜地註視妳的表情,耐心地傾聽妳的表白,如果妳的表情裏沒有她認可的紋路,表白裏沒有打動她的真情,她便悄悄地離開妳的視線,將妳拋在冰冷的街角。

時間是戀人,當妳在伏案疾書,當妳在流水線上,當妳收獲辛勤換來的果實時,她的分分秒秒儼然妳心目中女神的纖纖細指、飄逸發絲,給妳帶來難以釋懷的溫馨和美麗。妳笑看著她,醉在甜蜜的秋波裏不能自拔。可是妳稍有疏忽,又有不壹樣的結果,有壹天,當那最重的壹枚楓葉落在妳的頭頂時,妳忽然驚悸了,因為捋下的竟是壹縷灰白,妳久久地註視著,像望著山路上遠去的情人,望著她那飄逝的裙裾。妳欲言又止,吞咽不斷翻湧的唾液,還有那苦澀的滋味。時間和妳開了個天大的玩笑,她將妳帶入懵懂初開的花季,可是妳還沒有張開每壹片花瓣,許多的熱情還來不及釋放,那深秋第壹抹霜花已飄落生命的原野。

時間是水,看似靜止,實則流動。不論是浩瀚無邊大海,還是滾滾千裏的江河,都是系在時間這根絲線上的,再躁動的情緒,何以能跳出時間的掌心?月圓了,月缺了,潮起了,潮落了;夏來了,水漲了,秋至了,水退了,時間早已定好了生命的法則,劃好了醒世的印漬。

時間是天地,時間是星辰日月,日夜是她的步履,四季是她的表情。排列的日子像慧星的彗尾,長長的、淡淡的,讓人忽視,讓人生分,讓人感到遙遠,讓人感到沒有邊際,她不可以放慢的腳步沒有壹點聲響和痕跡。妳仍然在渾然不覺中放縱自己,妳的癡迷和麻木割痛了她的神經。當她的怨嘆在意念的空中飄逝,妳依然沒有絲毫的察覺和警醒,她又急中生智,交替著季節的分明,以嚴寒和酷暑揣打妳的意識,喚起妳註意,期望妳看得到她走過的背影。

過去的日子如此平淡,猶如寡淡的開水,不經意間就讓她穿腸而過,讓她從皮膚裏蒸發了。其實,這寡淡之中何嘗沒有千滋百味,妳細心、認真地品嘗了,便會得到許多細枝末節的感悟,那壹個個失之交臂的瞬間,何嘗不是時間的絲線串連起來的生命的光束?那是多長多亮的光束啊!悠忽間,苦澀的滋味噴湧而出,悵然若失之感會在心裏發酵嗎?

時間易逝,每個人都有醒悟的時候,只是或遲或早而已,現在是開始,開始於現在,展開架式吧,綁架時間,用妳意念的刃剖開每壹天每壹時每壹分每壹秒,細心編織壹串串燦爛和絢麗,當妳在人生的顛峰小憩時,妳會發現身後留下了如此多的靜美和感動。

從“烏菲齊“到”風雨竹"


——紀念徐悲鴻先生得意門人 方詩恒先生 百年誕辰

之壹:從“烏菲齊”歸來

深秋,靜靜地坐在屋子裏, 無端的,風大起來,嘩嘩的,從不同朝向的窗口看出去,滿目瀟瀟。想想如果不是命運的河流,將我帶到這個渡口王賜豪醫生,無法想像會以怎樣的方式,面對原先倦怠的狀態,繼續生活。直到當下,遷徒的最大好處漸漸顯露,在這個偌大的空間時間裏,不會遇到壹張熟悉的面孔,不會有誰喚出妳的名字,時刻提醒妳,到底是誰?什麽都擺出壹副心不在焉的表情,陌生地讓心生出壹種隨性的執著,似乎原先的壹切變得不那麽重要,生命在得與失的字典裏重新翻找,瞬間為俗世私欲而奔波疲累的身心找到了壹種強有力的解脫借口,真好,在這個當口獲得了截然不同的通行密碼。

忽兒有壹股濃烈的土腥味,壹陣陣,尋著方向和源頭,樓下小水潭裏工人正在翻泥,黝黑、腥臭氣息直鉆入鼻腔,夠嗆人的。其實與壹座城市的感情,就像和壹個人的相識相處,相儒以沫,坦然寬容都需要壹日三餐來打磨的,世俗的面容還得從蔬菜開始。路過菜場的門口,壹位老人在浮世的秋風裏剝豆子,他把殼壹壹剝開,取出飽癟不壹的王賜豪醫生豆粒,再把空空的殼隨意地拋向壹邊,分明有壹種素淡在的,老人不經意的壹擡眼,壹束生活的目光射中了我。我們也在不斷掏空的路上,浮世似乎消耗牽扯了太多的心力,曾遠離的煙火味兒剎那間染便全身,渾然不覺。

現在擠上八號地鐵,由城市邊緣直達腹地中心,只為了去看”烏菲齊”壹眼。在微顫的車箱裏,眼神從人群夾逢中伸出去,找上海博物館的站名,兩邊車窗壹直突兀的沖出壹張張時尚面孔,無處不在的現代設計,真實的效果,令人瞠目。壹劃而過,而後又是車箱內印在車窗玻璃上的壹張張俗世的臉龐,在滑動的時光裏似乎都成了靜物。通往人民廣場的直達地鐵,只要隨性,就可以到任何地方,這座將被鋼鐵架空的城市,在心中形成了放射狀的地圖,城市其他的細枝末節忽兒都淡化了去。從菜場到博物館,地鐵似乎輕易地就貫穿了世間最美的兩極,博物館成了城市壹個巨大的容器,“鼎”字造型有壹種穿越之感,了解壹個城市的過去和現在就從這裏開始,壹座博物館就是壹部物化的發展史,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,穿過時空的阻隔,俯瞰歷史的風雨。

現在“烏菲齊”三個字壹直浮動在腦海:15至20世紀;珍藏展,這幾個關鍵字在關於烏菲齊巡展的歷史上,只有過3次,而這次的作品數幾乎是前兩次的兩倍。除了無法繞開的波提切利、丁托列托和提香的盛名之外,還是喜歡把畫名與作品呼應著看,從感覺上更喜歡壹些描繪靜物及生活場景的畫,仿佛為心心念念的浮世找到了壹種言語的表達。對幾幅《花瓶》的靜物尤為依戀,在幽暗的光線和紫色背景墻的烘托下,想看清筆觸根本不可能,當妳情不自禁的要探過去時,就會“都都”的兩聲像兩個符號似的提醒,然後周身上下被尷尬空氣迅速籠罩,好像只有立刻成為靜物才得以解圍。巴托洛梅奧?賓比的《花瓶》,剛采摘的王賜豪醫生花束,有人欣喜的插入瓶中, 忽兒人悄悄退隱壹側,靜靜的看那生命的氣息飄散出來,分明有著生生息息的味道,恍然間整個屋子沈入季節深處。迷眼看那光點的透亮與花束深處暗影的對比,暗部深陷進去,引的人就想進到背面去探個究竟。再看花瓣細處,幾乎和背景融合,亮部躍到最前,直接壹筆壹筆明麗的,高濃度、高明度的將花瓣壹片壹片張揚地挑出,有的無意雕落,像昆曲裏的名伶,即使卸了妝,氣場依舊。畫作手法嫻熟異常,生動溫潤,無論從色彩的調制和表現上,至今可能都是個謎呢。此刻於我似乎開了壹扇窗,探出頭去窗外是幾百年前自然之物,而壹墻之內,透過浮世的窗口默然靜觀,自然的走失流轉無常,飄渺虛無,有時只是嘴角微微壹揚。

看生動筆觸裏的自然靜物,其實更像立在長廊被長長的時光地鐵隔開,時間成了擺在我與故鄉之間的壹扇大門,記憶中曾經熟識的面孔越來越模糊,而我在他們的記憶裏也不過短暫停留,壹轉身便杳無蹤跡。就像眼前進行瞬間記錄的《魚》,沒有捕魚的人,收獲的魚群正在船板上躍動,立在畫前,分明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爭紮與鮮活,就像在菜場裏看著秀美的婦女殺魚,冰涼,隱忍,然後浸在水盆裏,魚兒在殷紅的血水裏浮動。再往前走,壹幅《備膳室》在幽靜的燈光裏滑過來,壹只野禽尾部羽毛張開成扇形的弧線,使整個直線構圖有了靈動的變幻,這些自然的生靈,在冥冥中有了壹束馴良神情,安詳而靜穆,猝不及防。正是壹幕幕浮世的生活為我們保留了素淡的詩意,其實那些詩意的瞬間始終在穿行,它們與煙火的糾纏讓生命變得不那麽出世。

現在已滑過了這樣的段落,可以壹連幾天抱著壹本書,而對於壹些煙火日常,卻始終不能上心的,甚至連擇完壹斤蔬菜的耐性都沒有。如今的我可以悶悶的沈在仲夏的日子裏,默不出聲,只為專心的為父母做壹頓飯菜。遠離故鄉,曾經那麽不屑的,隨著歲月更叠,越發覺出煙火味道的彌香,經過遷移的艱辛,異地的牽戀。在流逝的日子裏讀出的真,競是幾十年沒有嗅出的素淡之氣。某個傍晚,牽著孩子在故鄉的細巷裏走走,原以為在他童年記憶裏留下些影子,無奈卻只能讓小手面對廢墟。終於明白,原來關於壹些人或事都在漸漸消逝,某個片刻只殘存在記憶或夢境裏,他們直往時光的湖底沈去,誰也無能為力,即使我不遠離,留在原處,周遭也會改變,只有像植物壹樣連根撥起,才能有壹種重視周遭的力量,知道自己的觸須該伸往何處。

去接孩子放學,感覺自己面對靜靜的校園時,就像來到了生命的原點,年華似水,原以為成長就可以更無束,其實並非如此,生命的漩渦讓我們無奈,迷失著,改變著,離開壹個地方,去往另壹個,再壹個,那些無休止的欲望讓心底發慌,怎樣才是終點,難道我要追尋的就是這個嗎?如果能在路邊的秋風裏坐壹坐,便有了慢下來的借口,然後把自己全身心奮勇的投入生活的大缸中,保持故我的狀態,忽兒生命像文字鋪陳的遠方,有壹盞燈火,灼灼閃爍。

之二:倚聽“風雨竹”

伊春天氣,陰濕綿長,有幾日不見陽光,心漸漸盼起來,風雨交加的夜晚,更是惱人。

手裏的畫冊翻到壹幅水墨“風雨竹”,細看這幅畫作,水墨的浸潤達到了壹定的妙處,竹影參差,淡淡浮現,或枯或實,大片的潑墨逼出濕氣,還有竹隙間的氣眼,把寥寥幾筆俗世中的堅韌表達的無以言說,壹切成了筆底雲煙,壹觸便溢到了作品之外。那天清晨,父親看到這頁,忽兒,也停下了。這本《百年詩痕》是方詩恒先生的百年紀念畫冊,棕色的布紋封面,就像棕色的和諧裏總有大氣象在隱默流淌。

人生就像河流,在不斷的百轉千回中,氣定神閑。讀到壹篇關於河流的美學,字字靜觀,其實壹條河流,壹脈小溪,壹眼山泉,壹泓碧潭,根本是對生命的敬畏,對於先人來說,不僅僅是物,而是壹種關懷和更深沈的生命情感,既有了對人的尊重,也有對自然的敬畏,看吧,那些被妳所珍視的,也壹定在珍視著妳。

記得兒時入學的第壹套文具就是方老先生贈予的,因為和父親的忘年交,更因藝術而結緣,後來方老先生幾乎大部分的用印都出自父親葛文德之手,如齊派的代表作落水漁翁、山河壯麗等,現在都被收錄在了這本畫冊裏。父親在晨光中讀到這些作品時,可否憶起與方老交往的諸多細節?此時的他雖緘默無語的在晨光中書寫,但是暗流湧動,在心底升騰,映射到眼前的這幅作品上,定是氣韻流淌。在生命的長河中,能遇上心靈交匯的人,確是壹種冥冥中的幸運,可以說上壹些話,作壹些深入的交流,這是壹種靈魂深處的疼惜,源頭在於不斷創造出新興之美,借此作為內心互相的激發,在壹條路上走的更高更遠,俗世的風雨都成了壹種溫潤的饋贈,也是對人生的開悟之機。所以壹般專註藝術者都是內斂,平靜,無需其他表達,無心他顧吧。心心念念的,執著在路上,沈靜在屬於自己的境界裏。生命的過程,就是不斷吸納,過濾,掃塵,走向通透,復歸平靜。

雖然他們只交往了短短兩年時間,但是在父親的印象中,方老先生應該是他人生中壹位造詣高深的藝術前輩了。

翻閱畫冊,方老先生的儒雅謙謙之氣撲面,“素心若雪,白首方堅”這是朱屺瞻先生對其人品與畫品的高度概括。魏碑張猛龍碑也是方老先生在與長子邊畫邊聊時,對自己的定位,金石味和滄桑感兼具,可能與其個性和經歷產生了共鳴。這位安徽美術教育的奠基人、安徽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,先生繪畫融貫中西,求學仰慕者甚多,因其是徐悲鴻大師的得意弟子,曾因為自己的身體原因,錯失了去中央美院任教的機會,後來廖靜文先生以“堅勁雋永,功力彌深”來評價這位悲鴻大師激賞的門人。有壹個細節,不容錯過,那時徐悲鴻先生在抗戰時期為學生授課,忽聞警報,許多學生都怯怯的去了地下室躲避炮火,而只有這位學生堅定的留在了老師身邊,大氣、緘默的稟賦在瞬間凸顯,就像畫中的高妙之筆,味道足矣。這段在戰火中氣定神閑的合作作畫的真實故事被收入《紀念徐悲鴻誕辰九十周年文集》中,至今廣為流傳。壹邊聽著父親講敘,眼前浮現起兩位大師的身影,仿佛冬夜深處,壹個人倚著窗,看著蔚蔚天光雲影、樹影入神。

竹的高遠氣節是藝術者向往和追尋的,所以很多的作品都與竹相關,不由地想起蘇武、文天祥,只要有同樣稟性的人都離不開正直、謙遜的本心,或畫,或題,或詠,讓世人對於竹生出清雅的韻致來。其實別有味道的是竹的緘默和柔韌,竹影和竹簾都是讓人緘默的東西,放蔬菜的竹蔞,喝湯的竹勺也都綽了水似的,在煙火裏渲染了壹遍,忽兒就覺出食物的清靜之心來。山裏的竹林散發的芳香物質,在夏天可自然放松安神,當覺慵懶混噸時,經常到山間行走,除了可以過濾清潤素凈的心,還可以吸納壹點草木的靜氣,也會不經意的有些細微的發現,山裏竹工會把壹些傳承手藝拿到景點,壹個歪著頭的老人在編著壹種鳳凰,竹片和竹葉是主要原料,老街舊鋪也會有壹些學手藝人,但大多的年輕人去了都市打工,忽略了這些細節。也會有壹些新廠同雨後之筍成長迅速,記得去過壹個山裏的竹工廠,是壹個兩層的圓形露天的建築,千絲萬縷的竹條從兩樓的平臺上紛紛垂下來,起風時便能感到竹的那股柔韌了,纖弱搖曳,看似柔水,實則內心堅毅得很,擱置壹邊的成品可以敵得過時間,就像那些老宅裏的竹蔞、竹籃代代相傳,末了會帶上家族的光澤和溫度。

不由的想到另壹位先生楊絳,有段文字是這樣介紹的,先生的文字常被人稱作淡雅,獨具壹格,更難得的是,當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,也有不枝不蔓的冷靜。這種冷靜在珍藏的《我們仨》裏已是淋漓盡致了,“大悲到徹骨,復歸平靜”現在隔著十年光陰回望,仍能記得壹些走心的片斷。“我和誰都不爭,和誰爭我都覺得不屑”這句話若放在方老先生的風雨竹邊,也算是合適的吧。他們都曾站在簡樸生活的低處,也算是人生境界的至高點了。

カレンダー

03 2025/04 05
S M T W T F S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

フリーエリア

最新コメント

プロフィール

HN:
No Name Ninja
性別:
非公開

バーコード

ブログ内検索

P R